close

走在台北市,你會發現有個街區你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,有個街區到處都是老樹以及老屋。這個街區在熱鬧的永康街附近,卻有著別於周圍的寧靜及慢活。他有著名符其實的名字,青田街。

_DSC8776.JPG

四周都綠油油的青田街

走進青田街,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想必是這裡到處都綠油油的。沒錯!老樹是青田街的一大特色,但這樣的景色卻是得來不易。

_DSC8779.JPG

令人難忘的青田街老樹

日治時期,因為台灣師大與台大兩間學校座落於這個附近,不少日籍的教職人員隨之來台,並選擇鄰近的青田街、溫州街落腳。使這一帶漸漸的形成一個文教區。但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的發展,且因早期沒有完善的法規進行規範,水泥、鋼骨的新式建築迅速的取代這個區域的部分建築。

未命名.png

日治時期的青田街

 

2003年起,除了台北市實施「樹木保護自治條例」,此區居民也開始漸漸對於社區環境的意識抬頭。居民並接著於次年,提出古蹟暨歷史建物的審查案。到2005年,文化局回應了青田街日式宿舍住宅區的都市計畫禁建案後,青田街終於能夠保留住這段由歷史刻畫出來的建築歲月。現在來到青田街,短短的街區就有4間古蹟、13間歷史建築以及三十多棟日式建築。而當中還有數間改建成餐廳、茶館或文創小店。整個就是文青網美的最佳歸宿呢!

_DSC8780.JPG

青田街上的文創小店

青田街的老樹、老屋保存運動在地理學中有個很酷的名詞,叫社區總體營造,也就是透過居民對社區的自覺與參與,決定社區的未來,謀求社區的整體發展及永續經營。社區總體營造呢最早是起源自日本的造町運動,1994年時引進台灣。主要的目的分成兩種,針對都市新興社區是為了創造、培養地方感,而都市老舊社區與鄉村社區則是為了喚回地方感。知名的例子包括桃米社區、白米社區跟菁寮無米樂。

 

下次若心靈空虛時,不訪拜訪青田街,感受大台北那不一樣的寧靜面貌,讓慢活好好的填補一下內心吧!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哲 的頭像
    T哲

    T哲的旅遊小站

    T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